先「定義」,我在這個地方所稱的「腎氣丸」,只以《傷寒雜病論》桂林本為準。
其他的經典所出者,在下不才,就只能說:不認識了。
仲景開的「腎氣丸」,我覺得,是有它的奧妙之處的。
以下,就是我自己對它的想像和認識。
不見得是事實,只是一種讀書心得和親身體驗的記載。
腎氣也好,腎陰也罷,我認為要長期補養,還是只有靠仲景的腎氣丸。
我以為,去桂、附不見得是聰明之舉。 六路陰藥,還是需要一線陽氣來引。
而這一線陽氣,就是由陽入陰的桂枝,還有由陰出陽的炮附子。
桂枝取法乎上,由上而下,由陽入陰;
附子取法乎下,由下而上,由陰出陽。
兩者同性而異功,並用為一體之兩面。
鼓動真氣循環,非借此二藥之力不可。
大用地黃,取中焦生精,以地滋水之意涵,
此無形之血本,為天生一水。
若作西醫解剖,可相當於脊髓造血清之妙。
補腎貴能入髓,又髓本督脈而生,
此為返陰還陽、練精還氣之要道。
薯蕷得太陰地氣而出陽,固後天之本。
山茱萸秉少陽氣化,通行三焦澀精氣。
並用之,則正氣陰陽出入,可謂足矣。
丹皮涼泄血中伏火,去邪熱,
澤瀉秉土氣,固水精之上犯,
茯苓能安心之神,養肝之魂。
三者共同去除安養陰氣之礙。
藥和溫酒,一去地黃性滯,
二能促行藥勢,雙解。
坦白說,別說要開出同樣等級的藥方,
光是要看懂八加一味藥的來龍去脈,
體察出為何如此組方能夠大補腎氣,
大概就可以算得上如你我這樣凡人一生的課題了。
腎氣丸力強但性溫,在補腎方裡面,我覺得是沒有藥方能出其右的。
腎氣丸要拆解已經不容易,更不說要加味,難度更高,
開方的手法水準,一定要有相當的程度,才辦得到。
我個人以為腎氣丸的強處在於「入督脈」,引腎精入督脈還氣入陽,
才是「腎氣」最高明的境界,練精化氣的要義。
這已經是接近道家練氣的程度了。補方至此,實堪稱「補藥之王」。
若是能懂得養氣、練氣,可能連藥都不必吃,就能去病;
如果凡人如你我,無緣煉丹成仙,那麼,還是乖乖用一般的方法,
吃好飯、服好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