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將一些我個人認為在日常生活習慣之中,可以做了而對身體比較好的事,以及怎麼看得出「身體是否正常」的指標,綜合之後所提出來。如果有任何我覺得可以加入或修改的,則隨時再訂正。
如果你沒有在服中藥,不妨試試看。
如果你正在服中藥,或是有打算開始服中藥,建議可以盡量完全做到。
這些是我個人的觀點和體驗,基本上大概會和世上各位朋友能夠接觸得到的主流觀念,幾乎都是不太相同的。這些謹做為大家一個觀念上的參考,也可以視為是一個新方向的開端。
飲食
當下身體的健康與否,絕對是自己歷來飲食作息的總和。
蘋果、黑豆、白蘿蔔,這三樣食品建議不要碰。任何與這三種食品同煮的食品也建議不要食用。
盡可能的多吃白米飯。不用害怕精白米,也不需要認為五穀米,或是糙米、胚芽米一定比精白米好。能每天早上必飲上一碗約三百毫升,將精白粳米完全煮化的太極米漿粥。麵食也很好,但要注意麵類製品經常有非常大量而且「合法」的人工化合添加物。
生菜水果等植物性的食物,盡可能的不要生吃,幾餐不吃也無所謂,很多植物性食材吃了通常對身體有狀況的人不好,最好都不吃。蔥、薑、蒜等辛香料可以適量配搭,無妨。
多吃肉、豆、蛋類。除了牛肉與鵝肉之外,豬、羊、雞、魚肉可以多吃。因為牛肉較不易消化,若是能熬成高湯來喝,會是比較折衷的辦法。
天然的整塊的肉排是首選,肉泥再製成的肉丸之類的精製品,次之。
料理食物盡可能的使用自然鹽、豬油、無經化學方式脫色脫味的紅糖。
海鹽、岩鹽請選擇沒有任何成分添加調整,以自然的天日曬製、鍋煮,或直接開採等方式製成的產品。雖然價格一定會較高,但是它們一定相對也值得。
豬油以自己製作的,會比較安心。
料理食物過程的三要件:高溫、多油、動作快。
盡量不要吃低於體溫的食物,尤其是飲水,底限是「室溫」。
正確的飲水方法是含一口在口中,分多次小量的漸次嚥下;隨時有渴感,就要立即飲水。
茶是很好的飲料,紅茶或綠茶都不錯,天然的茶葉泡開,溫熱喝,對於成年人來說是很好的。咖啡或是牛奶我認為是屬於「藥品」級的食材,家常之中,不宜多用。
人工添加物對你的身心健康肯定不友善,最好能完全不要食用。
例如:阿斯巴甜等人工甘味料,俗稱味素的麩胺酸鈉,各種人工再加工過的油品以及脂反式脂肪。通通合法,但是研究證明有害的論文也不少。
動植物農產品首選就是安全安心的農法生產,養殖過程中不用任何人工化合藥劑或肥料,這並不特別,兩千年前人類就這樣做了,現在更沒有必要加那些有的沒的。
起居
雖然「人在江湖」,但不妨「盡力而為」。
每餐飯後最好能有三十分鐘的散步,以輕鬆步行,而且「發微汗」為標準。
除非是冬天,最好避免長時間的吹冷氣。萬不得已需要長時間在冷氣房,就當自己是在冬季,務必加足衣物。
盡量減少弄濕頭的機會,盡可能的減少使用化學藥劑清洗身體的次數。
盡可能有固定的作息。晚間十點左右能就寢,對於身體的好處不在話下。
以一邊運動還能輕鬆的聊天的程度,大致上就是心肺負擔的上限。用來評估運動量,「發微汗」會是個不錯的衡量標準。
健康指標
在醫生告訴你的健康狀況之前,你一定是幫自己健康把關的第一線:
手腳心經常都是溫熱。不冰冷,也不高溫燥熱。臉部的溫度是低於四肢。這是我們所謂「胃氣」運作情形的簡單指標。
每日早起早餐前能大便一次,整條結實成形,沉水不化,顏色為深褐色或咖啡色。寬度約有自己的二指寬以上,長度最少有身高的十分之一以上,以四至五十公分以上為佳。
小便的顏色是亮黃透明,剛排出時無氣味,尿液入水後少有起泡或是不起泡。
口中經常能保持有唾液微濕的感覺。舌頭本體為粉紅色,舌面潤澤,無齒痕,最好無苔,只有一層透明光亮的薄液。
一起睡就精神好,心情穩定。約十分鐘以內就能入睡,睡眠過程安穩,少作夢,不夜尿,約六小時就能睡飽。
出汗時是全身均勻微量出汗。全身皮膚沒有特別乾燥、粗糙、乾裂的部位。
指甲光面無痕質堅有軔性,紅潤透明,十指的根部都有白色半月痕。半月痕的大小代表由脾胃通往該經絡的水精充足程度。
「胃氣」好,就會簡單表現於這三件事上:容得下,化得消,睡得沉。如果這三件事並不常在你的每一天中發生,不妨快點檢查一下自己的作息與飲食。
「對什麼環境飲食變化都沒有感覺」不一定代表身體「很好」或「很壞」,對自己的身體變化能夠隨時清楚的感知,關心自己,通常就是掌握自己健康的第一步。
每日的心情絕對會影響身體健康的好壞。就像飯不能別人幫我們吃,自己本分內的事情也需要自己幫自己做好。心情上累積下來的不滿或是無奈等等,藥物也無力解決。
盡一步的解釋與詳情,請參閱最新版《太極米漿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