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仍需防寒侵

立夏將至,氣溫也逐漸攀高,少量降雨無法解除旱象,也不能帶來涼意。我們早已經多次強調,氣溫雖高,但大氣之中的土氣、陽氣不足,氣溫仍不穩定,高溫之際,仍有傷寒之虞。我在《物性飲食》中曾提過,寒熱在表層的觀察雖為「溫度的高低」,但深層的意義是「功能的升降」,所以,縱使在盛夏、在赤道地區,仍有傷寒。可能來自汗出當風,可能來自貪食寒涼,亦可能來自空調冷氣。是故,當赤道附近國家出現無汗、高燒、肌肉痠痛等太陽傷寒重證流行病時,我們自然毫不感覺意外,別提所謂「江南無傷寒」等說法,更於事實無根,不足採信。五月長假,果然引發爆炸性出遊潮,大江南北八方病氣同時交匯,再經兩週的病氣醞釀,五月底小滿後,起三氣,燥氣上升,體內津液更容易耗竭,少陽主氣令客氣陽明不得勝,氣溫與體溫突發高溫的可能性大增,諸流行病證再掀高峰的機會便隨之大幅上升。過去認為「這樣吃喝」或「這樣吹冷氣」都沒事的經驗,在今年可能不適用了,病氣趁虛而入,而今年的特徵,就是胃氣、陽氣易虛,容易造成初起時便腹痛,吐瀉不止,進一步則透過腸胃問題而引起津液失調,神經系統中的津液受損,接著引發神經方面的病變與損傷。目前這樣的發病模式已經很明顯了,人人日常保健,更不可懈怠才好。


★★★讀者必須遵守法令與識禮節,並依循本社團指定之創用CC授權條款。本授權條款允許使用者重製、散布、傳輸著作,但不得為商業目的之使用,亦不得修改該著作。使用時必須按照著作人指定的方式表彰其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