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無雨需提防
時序正入春分,今日除了臺灣多處都是太陽高掛,北半球多處也都是晴朗的天氣,少有降雨,看來宜人,但若根據古代俗諺,卻有所謂「春分有雨病人稀,春分無雨鬧瘟疫」或「春分無雨劃耕田,春分有雨是豐年」等語,對於春分無雨一事,普遍認為對於農作收成不佳,對於全年的健康疫病趨勢看法也不佳,蓋因春分為日夜時長均分之日,亦值天地陽氣此後漸勝陰氣之際,氣象對流活動更應明顯、旺盛,帶動高空水氣進一步沉降入土,滋潤大地,所以無分東西之古文明地區,皆重視春分日的到來,不但祭謝天地,慶祝生機重現,更是昭告此為農耕活動全面啟動的時機,祈求能風調雨順,而令國泰民安,且春分又是五運六氣中的二氣起始,若以今年流年觀之,二氣主氣少陰君火遇客氣太陽寒水,水能克火,主氣不得正其位,季節特色無能展現,在少了天地循行此一大助力下,對人體內的陰陽氣要能致中和,便是一大挑戰,所以作物普遍生長不佳,人體則因陰陽不調也容易多生疫病,再查《桂本》,少陰氣不正首先就是心肺功能不協調,心火上衝則有各種發熱、嘔逆、躁煩等狀況,無力上行則有卒然昏厥、不能發聲、譫妄等病證,合於肺氣則有浮腫、發瘡出疹,或腸道不調、溏泄,以及各種發炎、痔瘡等火熱傷肺的問題,都值得吾人特別留意。
紫林齋主
公元二〇二五年三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