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咖啡與壞血病拆穿營養學謬論

現代醫學談壞血病,開宗明義就定義這是一種因為缺乏特定維生素的疾病,甚至還把這種維生素稱為抗壞血酸,可見西醫對此結論深信不疑,但是在日本宗谷公園中,卻設置了一座巨大的咖啡豆石像,起因是為了紀念在十九世紀初,該地曾發生數十名武士與農民因浮腫病,也就是壞血病而死亡,而在約五十年後,因為當地運到了爪哇咖啡,廣為飲用,就再也沒有發生過因壞血病而死亡的個案,因為一位日本西醫在公元一八〇三年的著書中,根據十七世紀時開在倫敦的第一間咖啡館的廣告海報上的訊息,寫下「咖啡對浮腫病有效」,但其實這則廣告海報文案上頭寫的是包山包海,而且沒有任何醫學實證與研究的立論,完全是誇大不實廣告,但日本人在誤信了之後,卻在引入說法的五十年後成功阻止了壞血病的再發生,這連串的誤打誤撞雖然救了人,但也明白戳破維生素預防壞血病的營養學謬論,只是這樣的事實並沒有引起更深入的研究,蓋因當時病發地區的飲食如同傳統日本飲食一般,嚴重缺乏牛、豬等陸地動物肉類食材,只吃魚肉等,所謂的抗壞血酸攝取量只到西醫認為可預防疾病的十分之一,但為何加上喝了完全不含抗壞血酸的咖啡後就能讓十分之一的維生素突然大展神威,並沒有合理的說法可以解釋,其實若由我所提出的物性理論來分析就能澈底明白,咖啡大瀉脾胃血,過於質輕的飲食在經過強力瀉下後,主動避免了氣血循環到下肢末端不足的問題,所以十三世紀時鄭和下西洋時也沒發生壞血病,沒肉可吃就只好猛吃蔬菜瀉下以調氣血,又有南極探險隊靠吃生血避免壞血病,只是因為生血比熟肉性寒,更利瀉下而已,這些病急亂投醫的胡吃瞎喝,在我於《太極米漿粥》書中提出的紫林飲食原則下,實在毫無必要。

紫林齋主
公元二〇二五年四月七日


★★★讀者必須遵守法令與識禮節,並依循本社團指定之創用CC授權條款。本授權條款允許使用者重製、散布、傳輸著作,但不得為商業目的之使用,亦不得修改該著作。使用時必須按照著作人指定的方式表彰其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