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封城到一一二七
在全球因新冠流行而繃緊神經的時候,多有所謂封城或外出禁令,但事實證明收效有限,遭封鎖的社區照樣止不住發生跨棟的群聚感染,更重要的是因此直接重創各種民生活動,甚至引發百業蕭條以致負債、倒閉等經濟問題,而臺灣近來又因為將屆腸病毒流行季而感到不安,加之今年以來諾羅病毒等腸胃流行病一直處在高峰,群聚感染頻仍,老生常談的勤洗手、消毒依然同樣不見效,只堪為十足的安慰劑,非當季也流行的諾羅若再加上當季的腸病毒,社會大眾恐陷入整年腹瀉不停的慘劇,而臺灣的教育當局有所謂「一一二七」原則,即國小低年級以下至幼兒園、托育中心等單位,若一班一週內有二名以上學童通報有腸病毒,則該班需停課七天,但如此嚴格的規定明顯滯礙難行,其他學童無法上課的受教權以及臨時發生的照顧需求都不能被滿足,所以就有地方放寬規定,只在特定病毒株發生時才啟動一一二七原則,這下當然學校與家長都鬆一口氣,但事實上就是狠打西醫說法的臉,此前一堆什麼群聚或傳染力或病毒株變種之類的說法通通當空氣,影響到選票了就可以全不當一回事,西醫也「從善如流」滿足大眾期望,沒什麼專業見解可以堅持,反正發病了還是要進醫院診所,賺錢的結果是不變的,而這類圍堵式的防疫措施早從大禹治水的年代就已被證實終招失敗,幾千年來結果人類還是迷信這套,當知,只有強健胃氣,在如常生活中頻繁而微量的接觸病源與各種傳染途徑,才是真正自然的萬物生存之道,這並非要人們恃敵之不來,而是要明白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善養胃氣的正確辦法,就是來自於五穀為養,五畜為益,充分攝取主食,肉、油、糖、鹽均不可少,避免冷飲冰品,少少取用蔬菜水果,這些早在兩千年前就已確立的養生法則,斷然不會因為人類駕馬車或開飛機就有所更改,文明開化,應從回歸聖賢經典開始,才是正途。
紫林齋主
公元二〇二五年五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