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貴美食不致病
過去人們的貧富差距較大,有些疾病常常出現在有錢人家之中,所以被另稱為富貴病,像是痛風、糖尿病。細數富貴病,總被認為是與飲食太過重口味、過甜等等因素有關。但仔細觀察,一般民家的古早味料理,油、鹽等的調味料也不曾少放,否則風味還不夠道地。年節吃上的甜點糕餅等,製作用糖更是不手軟,否則也做不成鬆、軟、香、滑等口感。若要說飲食太過精緻,那麼今日人人吃上滿滿的各式人工化合添加物,其高度提純萃取之程度,豈非有過之而無不及?若比較富貴人家與平民百姓的飲食差距,最大的異同可能只在兩點:主食用量的多寡與飲食用餐的節律。富貴人家吃奇吃巧,吃喝的花樣繁多,這從許多小說或史料中大致可以窺見一二。一來,常時都有小點零食可用,隨時想吃就吃,飽餓無時,正餐的用時、用量也就不見得夠能規律。
二來,五花八門的料理多了,大米、白飯、饅頭,像主食這般平凡無奇的吃食的空間,自然就被排擠了。人畢竟是習慣的動物,氣血循行必依節律,醒臥如是,飲食亦如是。三餐規律,脾胃作息有節,許多內分泌自然能夠雙向調節,積聚、凝滯等問題便不易發生。主食必定吃好吃滿,胃氣充足,氣血自能循行有力,功能亦能保健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