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豆漿潤五臟

東方人多用黃豆做日常飲食已逾千年,這是西方人沒有的習慣。尤其是黃豆磨成豆漿後,除了直接飲用,還可變化出許多豆類製品,化作餐桌上的佳餚美饌。豆漿是常見的早餐飲品之一,以我的習慣來說,喝完太極米漿粥後約半個小時,常會飲用一杯特調豆漿做為早餐的一部分。豆漿除了變化多,在搭配主食一同飲用時,更可以藉此加強主食養脾胃的力道,提供更多豆科所特有,能加強三焦津液調理的作用。豆漿的營養價值早獲現代醫學的肯定,而就中醫的物性觀點來說,色黃象土,對於承載津液、填補津液,更有獨特的益處。腸胃若無特殊狀況,胃氣穩定,通常是人人皆宜,無特別禁忌。古稱黃豆為大豆,相對於小豆所指稱的紅豆,必定用的是黃色品種。雖然很多種豆類都可磨漿,但物性不同,還是只有黃豆宜人。近來有令黃豆出芽後磨漿的產品,但就物性來看,出芽後的力道已經反轉,對補養五臟的效果反而變差,而多用在排水利濕。用全豆磨漿則因下墜力道較強,對腸胃的消化負擔較大,縱使現今科技可以將豆渣磨細,但仍不宜常用或多用。

一般豆漿多加糖來做甜飲使用,比較順口,其實加鹽更能引導豆漿津液入三焦,補養的效益更大,做甜飲時,不妨稍加一點天然鹽佐搭,令甘味更鮮活。豆漿雖然富含濃厚的津液,但同時也代表較難化消,空腹時或胃氣較弱的人飲用後容易感到腹脹,原因也在此。畢竟黃豆做為雜糧,主食才是主角。主從配比對了,方能相得益彰。


★★★讀者必須遵守法令與識禮節,並依循本社團指定之創用CC授權條款。本授權條款允許使用者重製、散布、傳輸著作,但不得為商業目的之使用,亦不得修改該著作。使用時必須按照著作人指定的方式表彰其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