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活血路草紅花

菊科物種在舒通肝脾的作用上,最享盛名的,應是草紅花了。仲景在《桂本》中名作紅藍花,以酒煎之,能治婦人各種風證,腹中刺痛。酒性能助胃、肝之氣上揚、發散,草紅花藉此炮製後,更能彰顯物性。草紅花不止在中國,埃及在四千年前亦有栽種記錄,而現今各大洲均有栽培。草紅花夏季開花後,花色由黃轉紅,即可採收。草紅花冠由為數眾多的花瓣所構成,四射奔放,與花瓣同樣叢簇的葵花相似,但不似葵花排列規律,有紛呈之象,由此可見帶火性,能開散,在血中的作用亦較為明顯,因此諸多血行滯礙不暢的問題,草紅花行血而不耗血,均能有解。另有一種番紅花,或稱藏紅花,為鳶尾科物種,同樣常見,但價格要昂貴上非常多,超過百倍。番紅花原產中東,經西藏傳入中土,故又稱藏紅花。因只取花中柱頭,產量極少,因此價格一向居高不下。鳶尾科亦有中藥,如射干,仲景作「射干麻黃湯」治氣逆,咽喉不暢。《本經》記載:能治咳逆上氣,喉痺咽痛,散結氣。可見鳶尾科較能走氣,多直走上焦,兼通肺氣。百脈朝肺,由此利百脈,通心血,加以兩者名近似,也多有誤用。雖番紅花亦是藥食同源之材,但若以中藥來說,仍應以草紅花為正,古籍記載所言紅花皆今稱「safflower」之草紅花為是。再以價格來看,草紅花更是親民,值得慶幸。


★★★讀者必須遵守法令與識禮節,並依循本社團指定之創用CC授權條款。本授權條款允許使用者重製、散布、傳輸著作,但不得為商業目的之使用,亦不得修改該著作。使用時必須按照著作人指定的方式表彰其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