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碗吃飯以中和偏

網路常見有人以儀器量測自身在各種行為前後的血糖變化,引起許多迴響。儀器準確度先姑且不論,血糖值一時的上升或下降其實代表的意義實在不大,除非人體長期刻意處在偏性極強的飲食作息慣性之下,且無視任何身體不適反應,否則人體各種數值皆為連續動態變化,一時半刻的狀態難以看出影響,吃兩盤葉菜或吃個碗粿後的變化同樣不具普遍性意義,三天兩頭只截取特殊片段來誇大解釋,徒增眾人恐懼,對促進健康難有正面效益,難稱有科學研究上的價值,可能只對網頁流量或業配業績有正面助益。的確,人體在吃進某些食物後,可能血糖值的上下變化幅度較大,但我們談過,這不能代表該食物對身體整體產生的綜效為何,更不能就此判讀為對某些疾病有利或有害。我們也談過,所謂升糖指數,是收集一群人挨餓十二小時後的實驗反應而來,等同已經令人產生暫時性的病態反應,況且也有所謂糖尿病專家自己都明白說道「生化反應非『我是,你也是』」,這等於把升糖指數的邏輯性從根刨起,鏟除升糖指數在科學的意義,以此為根據開發的各種療法、量測儀器,甚至藥物,在科學意義上都必須重新檢視。與其求助儀器量測,不如讓作息飲食回歸自然界普遍性的法則,規律生活,大碗吃飯,大塊吃肉,大方吃鹽,以中和偏,才是正道。


★★★讀者必須遵守法令與識禮節,並依循本社團指定之創用CC授權條款。本授權條款允許使用者重製、散布、傳輸著作,但不得為商業目的之使用,亦不得修改該著作。使用時必須按照著作人指定的方式表彰其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