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有雨冬雨少

節氣進入寒露,不僅是再過一個月後就入冬。一般常說「春捂秋凍」,從秋分後到立冬前,氣溫仍在轉換,偶有微降,若無特別的身體不適,先別急著加衣,讓體表皮膚感受涼風,甚至可以適度使用冷氣空調降溫,以刺激生理陰陽氣轉換的節奏跟上季節。一年四季一律加衣物把人包得密不通風,甚至逼出大汗,明顯對身體有害,失去節度。觀察寒露當天,臺灣各地多有雨勢,又以北、東部較為集中。華南地區的諺語有「寒露有雨冬雨少」,雖說臺灣、香港因颱風影響導致降雨明顯,但亦可視為大量降雨收燥的效應,冬季雨水偏少的可能性隨之升高。以臺灣而言,冬季若少雨,體感溫度將較偏高,只需一般防風衣物即可,並以容易加減為重點。又有俗諺云「六月六下雨,一百日見霜」、「寒露陰雨秋霜晚」,今年農曆六月初六逢公元七月二十三日,該日亦逢交節大暑,全臺未見明顯降雨,也可做為今年冬季氣溫變化的參考之一。而冬季降溫較遲並非完全沒有低溫,只是可能遲至大寒前後,甚至延伸至來春,故又有諺云「寒露若逢下雨天,正月二月雨漣漣」,明年開春才有較濕冷天氣的可能性因此偏高。斷言寒冬或暖冬並不精準,但若初冬氣溫不下,養陰入裡的功夫,將備受考驗。特別今年,應及早準備。


★★★讀者必須遵守法令與識禮節,並依循本社團指定之創用CC授權條款。本授權條款允許使用者重製、散布、傳輸著作,但不得為商業目的之使用,亦不得修改該著作。使用時必須按照著作人指定的方式表彰其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