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陽高熱微汗解
今年下半年少陽在泉,先是多個颱風接連近逼,再來就是會生高熱的傳染病病例突然大幅增加,在在符合仲景在一千八百年前依五運六氣節律所進行的疫病流行推估內容,例如在中國廣東佛山近兩週已暴增超過兩千六百例屈公病個案,而進一步了解屈公病,可知其常見症狀為:高燒、關節疼痛或關節炎、頭痛、噁心、嘔吐、疲倦、肌肉疼痛或皮疹,偶見結膜炎、腹瀉等附帶症狀,比之《桂本》論說內容,幾乎一致,而亞洲其他國家如印度、印尼也都有大量病例傳出,可見五運六氣理論不但跨越空間,更超越時間,是放諸全球皆準的真科學,反觀西醫除了倉皇大撒毒藥殺蚊子外,對最重要的疾病治療仍是一慣的束手無策,但見《桂本》條文,外感中帶有「骨節疼痛」的相關條文一查,就能明白中醫早有明確治療方案,就是要微發其汗,才能解決這類榮衛俱病,也就是風氣與寒氣同時入侵體內的傳染病,所以中醫不必研究病毒,也不必細分究竟患者得的是屈公病還是登革熱,見到發熱、關節疼痛的患者,依法令出微汗,病證必解,至於其他所謂較嚴重的病況惡化,像是行為改變、癲癇發作、腦脊髓炎等,基本上都是用了西藥,無能控制病情,而且加上胃中津液耗竭,即仲景所謂的「胃中乾燥」,也就是解剖上可見到的脾臟與骨髓的免疫細胞產生能力受損,才會導致病情惡化,進一步感染腦部等,也就是《桂本》所謂「轉屬陽明」,因此產生高熱,死證也會暴增,而反過來說,只要能夠全力維持胃中津液不乏,病情就不可能惡化,條文中明指「頭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經盡故也」,白話來說,就是「撐到七天沒有惡化就能好」,也就是入侵體內的病毒只要受到抗體控制,無法入侵體細胞,七天後病毒壽命到了,免疫反應也就完成,自然不再發燒頭痛,比起婆婆媽媽的用抗阻織胺壓抑免疫反應卻不給免疫器官足夠的抗體生成支援,更能主動大幅減輕病程中痛苦,甚至能降低重症與死亡率,而這些急性期的染傳病對策,只有中醫才拿得出具體可行又簡便而且有強效的辦法,論起科學化而高效治療感染症狀的系統化知識,捨中醫其誰?
紫林齋主
公元二〇二五年七月二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