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經方中醫觀點看乙醯胺酚副作用了解為什麼美國官方籲孕婦避用以及與自閉症的相關性
常見乙醯胺酚類止痛藥的商品名除了泰諾,還有普拿疼,廣告號稱溫和不傷胃,但沒說的後半句是他「很傷肝」,肝功能異常或超量服用下能引發猛暴性肝炎,症狀有黃疸、小便不利等,能引發不可逆肝衰竭而致命,就算號稱二十四小時內會排出體外,但就像拿把刀給人三刀六個洞並不要幾秒,卻足以讓人血流成河致死,也不必讓兇刀一直插在身上,幾分鐘就排出與毒性高低明顯是兩回事,這是偷換觀念的智商稅說辭,而這麼傷肝的原因在於乙醯胺酚必須經肝代謝,代謝的中間產物有肝毒性,代謝後物質能穿透血腦障影響大腦以至中樞神經與內分泌,這類止痛藥都能被認為對孕婦「相對」安全,可知其他的有多危險,又有說法認為作用機制在於抑制前列腺素分泌所以能止痛、退燒,但真正的機制事實上仍然不明,此時就必須由古經方中醫進行指導,《桂本》有「身目為黃……當於寒濕中求之」及「諸黃家,但利其小便」等語,可知肝指數急性升高被歸為陽明病,為胃氣受寒濕之邪的緣故,肝指數因乙醯胺酚急速上升就是肝木克脾土,後天之本的胃氣因肝虛損而受克當然有立即致命的高風險,而緊鄰胃後方的腹腔神經叢透過迷走神經與中樞神經相互影響,被稱為第二大腦,除了食物的營養成分,對胃的刺激都能透過此一腸腦軸影響全身功能,所以說喝冰水因為不喝進子宮所以不影響月經這是幹話、屁話,除非這個人沒腦沒神經,這就必須回到大腦與神經功能複雜,許多機轉,包含疼痛與發熱等免疫應答都由下視丘功能主導,再回看乙醯胺酚能退燒、止痛但不能消炎的作用,佐證乙醯胺酚就能促發肝臟指數上升介導發炎,合參乙醯胺酚抑制前列腺素分泌的說法,合併疼痛或發燒的發炎促發前列腺素升高,乙醯胺酚反覆抑制,前列腺素反覆升高就能影響胚胎在孕程早期的發展,有研究指出自閉症兒童有胎兒時腦部前列腺素過高的傾向,也有研究分析指出乙醯胺酚對神經發育障礙、自閉症、過動症都有顯著正相關,但同樣是機制不明,再以胃氣來說,胃氣受肝克而虛損導致養胎不足,而《桂本》指導「但利其小便」就是肝功能恢復的療效,也說明止痛、退燒藥沒有療效只能造成內分泌進一步混亂,禍及胎兒,另外有說法指出孕婦與幼兒施打疫苗後常用到乙醯胺酚控制接種後的發燒、疼痛副作用,也是助長病發的另一主因,但看有醫生講什麼「我開業這麼久看這麼多人吃也沒事」這擺明就是不科學的幹話,專業掃地,還有人竟然相信自閉症是基因遺傳云云,故吾人在盲目跟風站邊叫罵前,最好先冷靜理解真實的科學事證與機轉,才是智舉。
紫林齋主
公元二〇二五年九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