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事實查核:補充肉類有益於對抗老化與慢性疾病
每天應該吃什麼,該吃多少,對每天都需要進食的你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課題,我也常說,今天多花一元吃飯,將來少花一萬吃藥,尤其是近來臺灣雞蛋爆出大規模藥物污染後,壓低生產成本與提高食品安全之間的孰輕孰重,再度引發大眾短暫的關注,且飲食與養生向來都有高度密切關係,古人,特別是不少知名文人,如蘇東坡、王維,都是養生愛好者,他們也都一致推崇喝粥養生,早已眾所皆知,而《內經》提到五穀為養,五畜為益,多用主食能提升人體整體功能自不在話下,而動物肉類的重要性又緊接在後,特別是在今日時尚少肉少油少鹽少糖少主食的風潮正盛,但是心血管相關病例不斷攀升的當頭,這是一則值得我們關注的訊息,而早前的現代研究也發現,血管內皮細胞的功能表現,對於整體健康與壽命表現有相當程度的正相關,而內皮細胞在修復的時候,首先就是需要大量葡萄糖,由主食攝取而來的葡萄糖可謂順理成章居首要地位,並且攝取主食時一併介導的胰島素上升能提高葡葡糖進入細胞的效果,所謂五穀為養因此獲得證實,而內皮細胞修復中同樣需要大量胱胺酸促進增殖與活化,這種胺基酸雖然可以透過人體自行合成,但同樣也需要從食物中大量補充,因為研究顯示,若單純透過營養劑補充,可能導致細胞氧化還原失衡或影響其他細胞功能,甚至刺激發炎反應或促進腫瘤增生,且目前補充劑的用量與安全性的研究皆無,透過自然食物的攝取理所當然仍是最佳解,而大量含有安全的胱胺酸的食物來源,就是肉類與雞蛋,並且同時還能攝取大量的脂肪酸、乙醯膽鹼、色胺酸、維生素乙群等,對幫助造血,維護神經傳導功能,調節情緒,提升學習與工作效率、注意力與記憶力,有全面性的好處,甚至一般人常擔心因為攝取碳水化合物而發生的糖化終產物,都能透過肉類含有的吡哆胺進行抑制,並且改善發炎,而糖化終產物的前軀物質,甲基乙二醛,正是毒殺癌變細胞的利器,換句話說,「五穀為養,五畜為益」的飲食配比秩序,不但是抗老化與各種慢性病的黃金比例,更是預防感染、抗癌的最佳養生鐵則!把食物中的各種養分拆解出來研究,只能得出一堆好壞摻半的結果,莫衷一是,這就是「微分後再積分」的問題,西醫永遠解決不了的盲點,反觀中醫用洽當的尺度,從物性入手理解食物,更能高度概括正確方向,不止治病,更能治未病。
紫林齋主
公元二〇二五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