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新文

處暑迎秋

時序走到「處暑」,正是四氣的中間,大暑之後的第二個節氣。因為緯度關係,位處低緯度的臺灣較中緯度地區感受到的氣候變化,大約會差距兩個節氣左右的時間。所謂「處暑」,就是暑氣已經大致散去,較為緩和的意思。今年六…

表寒脾虛身沈重

近來常聽見朋友說起自己出現四肢沈重,或是身體疼痛的狀況。對於古經方中醫來說,這都是身體有脾虛,並且體表有寒的問題。我們姑且先不論造成的原因為何,就證論證,身體在受到邪氣入侵的時候,若是體表有寒,身體正氣虛…

吃飽飯肉滋補強身

現代人多半勞心工作煩重,精神壓力大,常常食不知味,臥不得安。就算好不容易得了幾日休假,卻往往感覺睡眠的時間再長,也解不了長久來的倦怠感。有些現代研究指出,這是日常吃多了碳水化合物的緣故。但是以古經方中醫的…

皮膠之妙在於乳化

不少江湖傳說的大補之物或者珍饈,多少都和膠質類的成分有關。如:花膠、魚翅、阿膠、海參、燕窩、龜板、鱉甲等。膠質成分的食物之所以常被如此傳說或者運用,以物性的方式來理解,可以說是:人體在由陽返陰的往復代謝循…

吃好睡好脾氣好

對於一個人的情緒狀況,我們常用「脾氣」來指稱,而不是「肺氣」、「腎氣」或「心氣」,像是:脾氣溫和、脾氣暴躁。這是因為在古經方中醫的理解裡頭,脾主思,對於一個人當下的想念與行為,有極大的主要關聯性。雖然我們…

多吃好油養氣養身

油脂對於身體很重要,不單是古經方中醫如此建議,這在現代醫學之中也同樣被認可。除了身體許多重要的結構與功能需要油脂來維持,對於氣的運行來說,也同樣有賴油脂調和。就像仲景於《傷寒雜病論》中言明,對於腸道等內臟…

二便通利先從主食吃好吃滿開始

每日大小便,事關私密,卻又茲事體大。許多人避之不談,但其實卻狀況百出,常常成了難言之隱。為了這個每日必須面對的問題,往往無所不用其極,或是浣腸,或吞瀉藥,苦不堪言,成效不彰。腸道的運作健康維持,就古經方中…

先養胃才談養腎

很多人不解養脾、養胃的意義,斷章取義古書典籍中「脾能傷腎」一句,就直言吃主食、吃甘味食物,通通都有造成腎功能敗壞的風險。其實仲景在《傷寒雜病論》中於該句之後,繼續又言及「腎氣微弱則水不行,水不行則心火氣盛…

充飢果腹不等於吃好吃飽

要吃飽,在現代來說,方法很多。但是,要吃得「正確」,卻不是人人都曉得應當講究、曉得該如何講究。在我們身邊,除了自然的食物之外,還多了許多形形色色的加工食品。吃下一定的量,人,都會有飽足感。但是對於身體運作…

大暑已至

自古傳下的農民曆,是結合太陽、太陰、干支的三合一曆法。以北斗七星柄指方向均分年度二十四節氣,相當於太陽運行黃道十二宮的節度,合以太陰記月、干支記日。不單對農民而言,可據此決定播種、採收、補獲等行事,對醫家…

謹慎學習中醫理論

有人認為,中醫是圓的,各種方式切入都是正確。其實不然。中醫基本核心,講陰陽、論五行,看似無端無終的循環,怎麼談都可以,但是,落實於你我真實人生之中,自身的體驗每每告訴我們:不是隨你怎麼吃都對。仲景以來一千…

天熱之時更要好好吃飯

一般坊間說法多認為:天涼之後才要進補,天熱之時都要「清涼」、「退火」之類的涼補。其實不然。人體氣血暢旺之時,不只能夠幫我們禦寒,同樣的,也讓我們不容易感到燥熱。特別是在盛夏之中,許多人容易因為汗多氣虛,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