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渴與脾機能的關係

秋日人人都說要潤燥,但不吃主食白米飯,何以潤燥?現代醫學被少數人斷章取義,只談澱粉糖質、升醣效應,不看主食吸收對脾功能長久性的提升,恢復調節血糖功能;只看少吃澱粉餓出來的體重減輕,不看骨質、內臟機能的減損。令人人談米飯主食色變,導致更多疾病慘劇發生。《內經》又談:脾主四肢,主肌肉。脾功能衰退不單表現為腸胃消化功能出問題,更大幅提高四肢肌肉衰退,即現代所謂「肌少症」的風險。不單是高齡者,青壯人口同樣不能幸免。只知肌肉為蛋白質組成,不知肌肉因脾功能衰退而持續流失,見樹不見林,只認其果不識其因。不單糖尿病,許多疾病與生理功能失調的表現之一都有經常口渴,而且喝水也不止。這些問題同樣的癥結,就是脾功能的衰退,因此,加強補養脾胃,不但治標,而且治本。我所謂:脾是生氣的源頭。脾功能不足,不能化消飲食成津液,也無法令津液化為霧狀而升騰至肺中,混合空氣與人體的能量氣,成為宗氣,周行全身,這也是對全身組織「潤燥」的標準流程。水比米難以化消,如果吃米過少,脾機能開始衰退,勢必更難化消飲水,飲水當然無法止渴。仲景用方以人參止渴,因為人參極易化氣,能減輕脾功能負擔,又能供給津液。但人參不堪常用、過用,恐壓抑肝功能,造成眼部病變。家常米飯,大量吃起,不用人參,也能長壽。


★★★讀者必須遵守法令與識禮節,並依循本社團指定之創用CC授權條款。本授權條款允許使用者重製、散布、傳輸著作,但不得為商業目的之使用,亦不得修改該著作。使用時必須按照著作人指定的方式表彰其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