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法難得

現代食材無論在生產或加工上,都經過長久的演變,甚至就如蛋雞、綿羊,也是人工育種之後的結果,當然基因改造等物絕不在我們的討論之列。我並非盲目崇古,蛋雞或綿羊等例即是自然育種下改善人類生活的重大演變,無損自然,亦可欣然接受。又如中藥材中,地黃生用,原本就是最佳用法。但後世不知何時出現一種「熟地」,反覆蒸、曬成深黑褐色,這在古方中是從未提過的用法,也因為使用廣泛,原本的生地反倒極難尋得。若解析熟地云云,公開分說,恐有擋人財路之嫌,多所不便,只能留待關起門來再談。其他用途不管,但如仲景《桂本》古方中,該時原只有生地一種,此處若不用生地,不得不說顯得格格不入。又,依《本經》所言,地黃「甘,寒」、「生者尤良」,諸如各種主治如折跌、傷中、填骨髓、長肌肉等,應亦是隨著原本「生者」條件而來,但今人皆熟用,重度炮製,效力就不知變為何物。有如生薑、乾薑,我常謂必須分為兩種藥材來看,依現代分析觀點,兩種所含成分亦有明顯不同,更不說效力亦明顯不同,不可同語。新鮮地黃挖出後其實只需切片與澈底日曬,就成乾地,方法不難,但過程漫長,耗費人工,亦需借助天力,不似雖乍看複雜,但其實可交機器量產的熟地來得省事。如此單純之物都難見遵古,為了生產便利而扭曲物性之用,可謂本末倒置。


★★★讀者必須遵守法令與識禮節,並依循本社團指定之創用CC授權條款。本授權條款允許使用者重製、散布、傳輸著作,但不得為商業目的之使用,亦不得修改該著作。使用時必須按照著作人指定的方式表彰其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