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諺仍需科學檢證

二三年八月立秋時,媒體有一則報導引用不具名「民俗專家」說法,提到「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認為該次立秋屬早立秋,氣候轉涼早,還提到「躲秋」以及與生肖的關聯云云。就結論來說,通篇胡扯,難怪眾多優良傳統文化時至今日多被扣上迷信邪說的帽子,乃至失傳。首先就氣溫實測與五運六氣雙重驗證下,二〇二三年夏、秋以及入冬後,均高於往年均溫甚多。就算談俗諺,我在過去半年的文章中針對各俗諺與五運六氣驗證,也一律指向今年秋冬降溫不明顯,低溫要到大寒甚至入春後才會有感。再者,所謂「早立秋」本身就無定說,一說是落在農曆月初之日,一說是落在立秋日午前時分,雖然二三年無論就日或時,兩種定義都屬早立秋,但也確實與事實不符。該報導還說節氣「不只要看農曆,也要看國曆」,更是嚴重謬誤。我在拙作《中醫師也想學的二十五形人養生攻略》已經提過,農民曆以太陰曆、太陽曆、干支記日三位一體,是現存仍在活用曆法中的「完全曆」。節氣雖依北斗七星定義,但實則與太陽地球的相對關係同步,所謂「國曆」的公元曆其實不含「節氣」,幾乎不具天文學上的意義。蓋「生肖」對身體健康的關聯性太低,就命學論,年柱也不主個人身心,反倒二十五形人以日柱為本,對體質才有高度相關意義。妄想假稱「民俗」包庇迷信,妖言惑眾,這是大錯特錯,若因而導致優良傳統文化失傳,更是千古罪人,望一干所謂「民俗專家」自重!


★★★讀者必須遵守法令與識禮節,並依循本社團指定之創用CC授權條款。本授權條款允許使用者重製、散布、傳輸著作,但不得為商業目的之使用,亦不得修改該著作。使用時必須按照著作人指定的方式表彰其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