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都說有六成肺癌患者沒吸菸習慣了先別急著喊戒菸
日前臺灣衛生福利部為了推肺癌篩檢,直接說白了「有超過六成肺癌患者沒有吸菸習慣」,畢竟要確診之後才有治療的消費需求,但無論是不是健康的人卻全都可以抓來健檢,一個也跑不掉,很顯然這個新風向的確更有利於某些好處的需求,但這個事實卻衝擊了過去百年來的認知,即所謂的吸菸促發肺癌,而吸菸甚或說尼古丁究竟是否與特定疾病正相關?其實我在《物性飲食》裡頭就明指出,日本到公元二〇一六年為止的五十年間,吸菸人口不斷下降超過百分之五十,更減少了約三分之二的男性吸菸人口,但肺癌罹患與相關死亡人數在同時期卻暴漲約六倍,成為僅次於大腸癌的第二高,表示吸菸人口與肺癌罹患不僅沒有正相關,反而是負相關,更有待確認是否有因果關係,也就是說,吸菸甚至可能是肺癌以及大腸癌的保護因子,就像糖尿病是主動脈剝離的保護因子,地中海貧血是瘧疾的保護因子,內臟脂肪能維持大腦的神經元生長與功能,即腹部脂肪能夠保護大腦等等,甚至都已有研究證實,尼古丁能緩解帕金森氏症相關症狀、降低阿茲海默症風險、減輕氧化壓力以及抗發炎和抗焦慮作用,就算退一萬步來說,一件事實絕不能只挑你愛講的一小部分來強調、大作文章,整體綜效尚有待評估,甚至當普遍性的事實出現明顯傾向時,許多先射箭再描靶的研究實在不該拿來視為廣泛而概括性的結論,甚至做為政府行政的主要參考依據,所以我在前文提過,單憑細胞分子層級的內容很難在整體健康效益上看出端倪,更何況直接否定菸草或是尼古丁對身體健康的正面效益這種論點,甚至還不容許根據普遍性的事實進行合理的懷疑與驗證,這種行為本身就不符合科學精神,再者,許多人琅琅上口的教條其實嚴重缺乏科學基礎,這已經是淪為洗腦迷信,再回來看看這套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世界衛生大會在要求全球各國強推的政策,緊跟美國風向的臺灣竟然無視美國公宣退出世衛並且強力批判世衛已淪為政治角力鬧劇,再看看美國自公元一九九〇至二〇一六年的二十六年間,全美減少超過百分之四十以上的吸菸人口,結腸直腸癌導致的生命損失年大幅攀升,比機動車輛傷亡還嚴重,可見得不說肺癌,連最常被說項的結腸直腸癌都有待商榷,這裡頭的因果關係,的確需要再做嚴謹的驗證,切莫妄下論斷。
紫林齋主
公元二〇二五年八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