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冬季低溫正啟動

今年冬至氣溫雖然較偏低,但以全臺當天現狀觀之,大多無明顯降雨,也難以晴雨二分,再加上當日逢農曆初十,已入月中,我們合參各地方俗諺,便有「冬在中,冷死蔥」、「冬至陰天,来年春旱」等語。若合併我之前文章中提及…

沉穩養陰勿躁動

近日臺灣氣溫稍有下降,但全臺已經傳出多起心臟驟停死亡事故,甚至還有長跑比賽中也發生賽中猝死,到院前已心肺停止的個案。氣溫雖然尚不到極寒,也不到驟降,但在本週即將登場的冬至,代表人體與大地的陽氣已沉潛至最低…

脾胃出陽開心肺

我常說,脾是生氣的源頭。依《內經》表述,肝在志為怒,人們也都認為大怒、過怒傷肝,但我們一般在口語上還是會說人動怒為「發脾氣」,所以我們可以得知:雖然肝能生怒,實則劫去脾胃津液,脾胃失去津、血,不得大質量分…

飲食入胃,即是入心

有些朋友問到,本人與身邊親友近來皆有明顯心臟不適或胸悶、發喘等問題。若以五運六氣來看,《桂本》於條文中的確提到,值少陰在泉時易有「心痛發熱,膈中眾痹皆作」等語。心與古稱心包的心臟,雖有相關,但完全不同,只…

大雪不凍,驚蟄不開

今日七日適節氣大雪,以臺灣來看,各地晴朗,北臺灣氣溫日間甚至可達攝氏二十六、七度,夜間溫差也不到十度,怎麼說都不到寒冷的程度。俗諺則有「大雪不凍,驚蟄不開」一說,認為:大雪若氣溫不低,來年驚蟄的氣溫恐怕不…

陽氣高低關乎健康

據氣象統計顯示,今年六月以來的氣溫持續偏高,直至目前十二月初皆然,就算是入冬後的冷氣團,也沒有較往常更強烈的高低溫差,但今年中以來,各種與上呼吸道有關的疾病疫情卻持續升溫,除了近期較熱門的霉漿菌感染,包含…

天氣上升,地氣下降

所謂二十四節氣,各有十二節、十二中氣。而每一節、一中氣,每五日一候,各有三候,表述出太陽與地球的相對關係的一個完整周期。「天氣上升,地氣下降」,正是小雪的第二候。經過一候,大氣中沒有懸浮水滴,天上已不復見…

小雪不見雪,來年長工歇

節氣逢小雪,應是萬物明顯內斂收藏的時節,俗諺也多有「封地」之說,表示地表明顯凍結,農田無法耕作,只能等到來春復耕。節氣皆有所謂三候,表述更細致的天地變化進展。如小雪一候為「虹藏不見」,意指天上已不再出現虹…

非典型小陽春

我在十月二十六日當日文章中即已提及:「少陰在泉,多數時候氣溫不見降低,但並非沒有冷氣團,反倒若有寒流,則又強又急,沒有常模可言。」臺灣地區近幾日正遇冷氣團系統南下,日夜溫差突然放大,完全符合我的表述,而接…

風氣相搏必成癮疹

今年下半年以來,臺灣各地頻傳腸病毒流行,除了兒童是好發族群,成人病例也不在少見。綜合臨床上的觀察,大約都有皮膚發生紅疹或小水泡的現象,而主要反應,大抵仍是以發炎為主。《桂本》提到「風氣相搏,必成癮疹」,就…

養足津液平客熱

我在最近一年中的文章多次提到,下半年少陰君火,上焦發炎、發熱的狀況較多,而近來讀見報導,所謂「黴漿菌」感染的狀況大幅增加,在臨床上觀察又可得知:黴漿菌感染與流感、一般感冒病症最大的不同,在於「極少見鼻塞、…

立冬晴,一冬晴

昨日立冬,正式進入冬季,也是養陰補益的當令季節。臺灣常言「補冬補嘴空」,多吃有益於生血、養血,且溫暖臟腑的飲食,如芝麻、堅果類,豬肉、羊肉,乾薑燉湯,吃足白米飯,用足油、鹽,多靜養,緩勞動,以助氣血回歸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