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談不科學的免疫負債
公元二〇二三年初,各國陸續對新冠的防疫措施解封,各種其他流行病疫情隨即攀升至歷年新高,也紛紛脫離原本季節性的高峰期,成為全年高度流行的特異現象,一則未經證實的「免疫負債」假說從公元二〇二二年末開始甚囂塵上,用來解釋這類各種流行病疫情出現變化的情況,但畢竟只是假說,未經嚴謹的科學驗證,只因這則假說很容易被串接到「要打更多疫苗來防疫」的結論,深受藥廠陣營青睞,事實上學界並非一致認同此說,更提出不少質疑,首先就是假說引喻失當,身體受免疫刺激與疾病間沒有損利關係,因隔離等非藥物干預所減少的免疫刺激或可在首次原發感染與復發的病情間產生差異,但缺乏可靠的科學論述說明為何疫情的強度及節律與以往顯著不同,各種流行與非流行疾病個案統計在新冠疫情高峰期都顯著減少,被認為部分原因來自患者根本無法出門就診,甚至可能因為醫療資源受排擠而惡化或引起併發,門診人次減少不代表疾病沒有發生,或許直接導致死亡,推論漏洞百出的假說被醫界簡化成「要解決免疫負債,就是要大家趕緊去打疫苗」此一更沒有科學根據的口號,畢竟長期性的免疫功能障礙本就不是由急性感染引起,而新冠解封將屆兩年,我們不妨看看接著還有什麼新說辭來狡辯人類全體免疫力仍持續低下的實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