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天然紅目鰱
紅目鰱在臺灣近海有分布,原本是魚市中常見的漁獲,但近年來因為捕撈太過,產量大減,養殖還不見成果,所以目前市面上常見的紅目鰱大多為進口貨。紅目鰱為鱸魚的遠親,但為海水魚。習性多喜棲息海底,晝伏夜出,形體高而…
紅目鰱在臺灣近海有分布,原本是魚市中常見的漁獲,但近年來因為捕撈太過,產量大減,養殖還不見成果,所以目前市面上常見的紅目鰱大多為進口貨。紅目鰱為鱸魚的遠親,但為海水魚。習性多喜棲息海底,晝伏夜出,形體高而…
夏日炎熱,許多人馬上想到清涼多汁的西瓜。西瓜的原生品種本是青白色肉質,質堅、形圓而味苦,就物性上來說,對脾胃的除熱、泄下的力道十分強烈,實在不適合食用。因為對於缺乏穩定水源的多數地區而言,帶有大量水分且能…
大暑已至,除了代表夏季走到尾聲,也代表五運六氣意義上的「下半年」正式啟動。今年六氣逢厥陰風木在泉,五氣又逢木運,風氣有加強的趨勢。對身體的變化而言,厥陰盛,身體容易出現的不適有:腰腹疼痛、筋骨不利、耳鳴頭…
時序來到大暑,陽氣雖然略有微幅下滑,但暑熱之氣正要邁向頂峰。現時多數人略聽聞過「土用」之名,其實這段在四立之前約十八日的期間,就是古稱「長夏」之日。長夏期間,正為季節交替之際,土氣較重,「濕生長夏」,這在…
天氣炎熱,大家往往都想吃清爽口感的食物,餐飲中的油脂含量可能因此連帶偏低,所以我也要藉此再次提醒有緣朋友:夏天,更需要吃好油。就物性而言,油脂能吸附、分散更多的能量,對於人體來說,能調和多種生理機能,避免…
在不少民間俗諺中,與天氣預報有關者,為數不少,雖然部分與各地氣候特徵較有關聯,並非通用法則,但對於整體而言,可參考的價值仍然頗高,在此略舉數例。「六月初一,一雷壓九颱,無雷便是颱」,就臺灣而言,今年六月初…
臺灣四面環海,許多近海漁撈水產其實都值得我們常用,更值得我們好好保育與維護生態。統稱為胭脂蝦的相似蝦種在印象中多在日式料理中見到,但其實在臺灣近海屬常見水產,生態量也算穩定,適合多在料理中搭配使用。胭脂蝦…
時序進入小暑,表示真正的高溫的腳步已經逼近了,但因夏至已過,人體的陽氣已經過了最高點,故陽氣雖然還在盛期,但已有緩步下滑的趨勢。許多人在此時因為怕熱貪涼,吃了過多的苦寒瀉下的飲食,過耗津液,損及陽氣,反而…
海中的軟體動物,像是俗稱的小卷或是烏賊,都是常見、常吃的品種,多屬於鎖管科。以小卷為例,身長從十公分左右到四十公分左右,都可被取為食用。小卷成長至成熟大約只需六個月左右,而且平均壽命大約只有九個月,屬於一…
近海常見的洄游魚之一,當屬竹筴魚。竹筴魚嚴格來說除了產卵季,因為準備繁殖之際,養分集中於生殖系統,導致肉質較為乾柴之外,其餘季節,油脂與肉質都可稱美味,較無季節性。加上各種加工製品,冷凍保存,全年都可見於…
柳葉魚的名字經常在水產店或菜單上見到,商品名又作「喜相逢」,以其滿腹魚卵的鮮彈口感獲得喜愛。嚴格來說一般市面上見到的都是樺太柳葉魚,真正的柳葉魚另有其人,但是因為兩者外觀極其相似,正柳葉魚的產量極少,故皆…
對臺灣人來說,飛魚的第一印象多來自蘭嶼,是原住民文化的一部分,從補捉到烹食皆然,特別是補捉季節嚴明,不旬不食,被認為有自然永續的概念,實屬先進。飛魚屬迴游魚,隨季節變化往復遷移,通常飛魚循黑潮自入春後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