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新文

霜降無雨,暖到立冬

霜降已過,立冬在即。俗諺所謂「霜降無雨,暖到立冬」,且觀今年全臺霜降當日多晴朗無雨,意表今年冬季極可能果如我自八月以來不斷重述的預測:少陰在泉,多數時候氣溫不見降低,但並非沒有冷氣團,反倒若有寒流,則又強…

八味之外

丹、膏、丸、散,這些都是除了作湯外,常見的中藥方劑型,亦各有基本標準可以規範。其中,常見的丸劑,基本上多是以蜂蜜調和而成,但也因此,其中學問大有不同。古法只有一種,如《桂本》所言:「煉蜜和丸」,只用蜂蜜,…

炮製如料理,必須存其性

現代料理花招百出,更不說中華料理諸方菜系的手路各具特色,對食物的烹調過程各有巧思。但在提升料理的色、香、味以外,極罕見料理人能夠如伊尹作湯,遵循食材物性,藉調理而增進對食客的健康益處。藥材炮製也如食材烹調…

古法難得

現代食材無論在生產或加工上,都經過長久的演變,甚至就如蛋雞、綿羊,也是人工育種之後的結果,當然基因改造等物絕不在我們的討論之列。我並非盲目崇古,蛋雞或綿羊等例即是自然育種下改善人類生活的重大演變,無損自然…

秋冬養陰

君子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順天地之剛柔,這是《內經》與《桂本》同樣重視的一項養生大原則。所謂養陰,即是順應天地收藏內斂的傾向,妥善將養分津液導入內臟中,切勿輕用,減少內臟的耗損,修補過往的虧空,確保人體能夠…

寒露有雨冬雨少

節氣進入寒露,不僅是再過一個月後就入冬。一般常說「春捂秋凍」,從秋分後到立冬前,氣溫仍在轉換,偶有微降,若無特別的身體不適,先別急著加衣,讓體表皮膚感受涼風,甚至可以適度使用冷氣空調降溫,以刺激生理陰陽氣…

自體免疫不假藥物求

時序走到深秋,秋冬交替之際,媒體上開始出現各種打疫苗、吃營養素補給品的宣傳,雖然都在號稱增強人體免疫力,但放著天然食物不吃,放任作息不正常,反客為主,難說不是又一種亂象。免疫能力幾乎只是一個模糊的概念,感…

大碗吃飯以中和偏

網路常見有人以儀器量測自身在各種行為前後的血糖變化,引起許多迴響。儀器準確度先姑且不論,血糖值一時的上升或下降其實代表的意義實在不大,除非人體長期刻意處在偏性極強的飲食作息慣性之下,且無視任何身體不適反應…

美食當思危在磷

秋分、中秋兩大時節,隨伴著應景的飲食紛至。而應景飲食的烤肉也好,糕餅也行,內含肉類、豬油、堅果、棗泥、紅豆泥,鹹蛋黃,都是潤燥的重要食材,但其中也暗藏不少陷阱。烤肉以豬、羊為主,油脂豐富,經適度高溫烤去多…

秋分天晴必久旱

我們過去談過許多節氣俗諺與天候有關的比較,發現:俗諺中的描述雖然有一定的地區性特徵存在,但大抵上仍可做為一定程度可信的經驗推估,甚至更可與《桂本》五運六氣中的論述互為徵引,對天候與疾病流行趨勢做更進一步的…

秋分五氣收燥起

節氣即將進入秋分,也是六氣之中的五氣起。今年五氣客值厥陰風木,主陽明燥金。整體環境變化而言,秋分後大氣開始收燥,濕氣漸消,季風轉強。所謂收燥之始,通常會先發生幾場明顯降雨,但此與濕氣較重時的降雨不同,水氣…

人人都適合吃白米飯

根據報導,常見臨床醫師強調腸胃欠佳者、長者與兒童更適合吃白米飯,特別是兒童,以避免發育不良。對於長者,糙米或五穀米等其他穀類消化不易,在化驗機器中見得到的好處,往往身體都吃不到。就算是成年人,縮減主食而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