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菜椒清爽度一夏

夏季氣溫偏高,食欲常常不太順調,這時候若有點清爽的食材相佐,很是適配。菜椒一般通稱甜椒,雖然並不甜,但與同屬茄科的辣椒相比,氣味的確十分平淡。也正因為菜椒氣平味淡的特質,對於和緩夏季常見的各種內外因的實虛燥熱狀況來說,更顯功效。茄科主作用於三焦,食用的部分為果實,質地紮實爽脆,而內部中空,對於調理…

潤喉護嗓宜喝粥

天氣變化較大等因素下,不時感覺喉頭卡卡、吞嚥不順,像這種時候,最適合先來一大碗太極米漿粥。當然,若是確認為外感風寒等因素,立即接受有效的治療是必須的,但在此同時,身體基本的保養更是不可少。許多人誤以為喉嚨若有不適就是上火、發炎,故不少坊間流傳一些潤喉茶飲或是藥方,多是偏向苦寒瀉下。但殊不知就算是發…

好油好鹽好吃茄

雖是初夏,但已經清楚讓人感受到高溫高濕的特徵,而進入初夏,也是本產茄子的產季。茄子屬茄科,結實多在五月開始的初夏,本產品種多是紫色外皮,長形外觀,表面光滑。茄科作物多影響人體三焦的上焦段,知名度頗高的中藥材枸杞,便是茄科,而做為紙菸供人吸食、歷史悠久的菸草,亦是茄科。枸杞一般被認為明目,但主要機轉…

正是喝粥好時節

時局紛擾,生活中的健康不安因素日益增多。尋求醫療資源的人越來越多,但可供動用的社會資源著實有限,人人湧入大型院所就醫,造成資源排擠,許多危急但尚可被救助的病例也或許因此失去生機。「養生」聽來消極、沒效,聊充自我安慰而已,但我所謂「養生是高端的醫療」,仲景亦所謂「上工治未病」,防患未然,才是上策,莫…

苦寒瀉下火龍果

時序進入立夏,印度、巴基斯坦在三、四月也已經傳出創記錄高溫的消息,今年暑氣極盛,不可忽視。臺灣尚非位處極端氣候地區,但近年苦寒瀉下的食物當道,平時已然多用,這對於渡過酷暑來說,實在不利。火龍果正式引進臺灣並大量種植,不過近五十年而已。火龍果屬仙人掌科,仙人掌科的植物多半都有特化的刺狀葉,火龍果外皮…

玉米非蔬菜更勝蔬菜

過去常聽廣告宣傳「玉米是金黃蔬菜」,實在是大錯,玉米真真正正是穀類主食一族。原生玉米的種類繁多,穀粒的顏色也不止黃色一種,但經長時間育種與馴化、挑選後,還是以黃色穀粒的品種最廣受食用。畢竟穀類以脾胃的作用為中心,脾色為黃,不但吃來最清爽甘甜多汁,也與脾胃之氣最合。玉米鬚根系發達,地上莖桿也有鬚根多…

油潤合春筍

時近初夏,也是竹筍上市的季節。竹筍是禾本科植物的地下莖,在臺灣,可供食用的品種繁多。竹筍食用很依時令,由造字依「旬」可知。竹筍在土裡未出土時方可食用,一旦出土則已是木質化,物性上象徵對土氣的升發有很強的助力。雖然時令上以竹筍入菜很常見,但是對脾胃較弱的人來說,竹筍所謂加速腸胃蠕動的效果,反而容易造…

鳳梨佐餐調胃氣

氣溫漸高,夏初的產物開始問市。鳳梨雖然是外來引進作物,但在臺灣發展也有相當的時日,也深受臺灣人的歡迎,在溫熱的南部更是幾乎全年皆產。鳳梨在物性特徵上與禾本科的作物多有類同。果肉多汁,果皮有聚合狀結構,果實結於莖桿頂端,食用部分屬假果。食用品種雖然較低矮,但部分觀賞用品種的地上部分也可達數米高。鳳梨…

酌用桑葚緩虛熱

清明前後多是桑葚採收的時令,季春也還能看得到。民間傳說桑葚有許多功效,像是明目、烏髮。就物性來看,桑葚是桑科漿果,由許多細小果粒聚合而成,果色由青轉紅而紫,果形略長,偶成腎形,味酸,多汁。綜合來看,桑葚能收聚血中心氣,透過少陽下行入腎,對於因為過度勞動導致血燥、血熱的狀況來說,雖不能正本清源,但也…

飯肉潤聲賽枇杷

仲春孟夏,枇杷正是產季。一般認為枇杷能潤喉,以枇杷葉入藥,製成枇杷膏,更是廣為人知。按物性分析,枇杷為薔薇科,果實屬假果,果實一頭微尖而一頭圓鈍,略呈水滴形,皮肉色多橘黃,味酸。綜合來看,假果倒抽氣血力道較峻,具有水形,色帶土兼火象,直觀來看似乎對於肺中氣血虛損者有益,說能潤肺,似乎也有道理。但是…

主食潤脾是家常

五穀主食能在脾胃中增添津液,調和氣血,對於胃氣的緩降是其他食材所不能取代。大米多做米飯食用,效果只與米種的物性有別而已,粳米能潤,秈米少津。唯小麥製成麵粉後,若做麵條、饅頭等無發酵或低發酵的主食,尚有滋潤之效,但經烘焙後則明顯偏燥,若佐食缺乏足量的糖、油配合,對脾氣運轉就有不利影響。脾氣運轉不利,…

苦寒瀉下見解大不同

可可豆、咖啡豆等,許多近代始引進東方的食材,其物性為何,古書不可能有記載,而我藉由中藥本草學所歸納出的物性原理,歸結出現代化表述,將其與古有食材、藥材同列,開創出中藥近代研究與應用的新領域。事實上,一些傳統中藥材在西方世界也被採用,但用途與看法卻可能大不相同。像是大黃,中藥認為瀉下力道極強,仲景在…

傷口上撒糖

傷口上撒鹽,比喻加重既有創傷的疼痛,但隱約帶有幫助傷口癒合的好處。但若是在傷口上撒糖,不但不刺激,幫助傷口癒合的效果也更大。在傷口上以糖或蜂蜜覆蓋,避免傷口受感染而惡化,不分東方或西方,其實是許多人民古來既有的生活智慧。特別是對於許多無法承擔現代醫學高昂治療費用的地區,人們用如此便廉的方式自行護理…

食品加工必也正名

醃漬、發酵,都是古來既有的食品加工辦法。但是近年來透過人工化合物質,或是強酸、強鹼、極高溫等非天然辦法進行的食品加工製程也加入後,混為一談,堂而皇之的「合法」上了你我的餐桌,而你我卻渾然不知。材料力學有所謂應力殘留,指的是材料經常受到微不足道的外力打擊,在微觀上即會對材料造成損傷。而破壞力道在累積…

名稱並非如你想像的甜蜜

我多次提及,多吃天然甘味食品,對身體有益。但就算是有上千年歷史的蔗糖,如今的變貌也早非如你我所想像。嚴格來說,蔗糖是加工食品,但甘蔗取汁後,已非如過去先熬煮並結晶成紅糖,再脫色為白糖。現代加工法下,大宗生產的紅糖多是白糖加回糖蜜添色加味後的產品。至於甘蔗原料是否有添加硫化物做防腐,這又是消費者難以…

正常進食不缺碘

有人盛讚食鹽加碘是營養添加強化的先趨!事實上我們已經多次證偽:均衡攝取天然食材,內陸地區也能有充足的攝取量。而許多被認為是缺碘所產生的疾病,其實透過均衡攝食就可預防與改善,只能歸因於單純的營養不良。食鹽必須加碘才能確保碘攝取量充足,這是完全不合科學事實的說法,也與食品營養成分的研究背道而馳。許多人…

合法加工也有大學問

過去消費者只曉得關注蜂蜜是否摻糖水,但現代加工製造方法先進,摻糖水早已過時,但媒體卻鮮有披露,這樣的知識不對等落差充斥在各種專業之間,從食品到醫藥,消費者沒能力也沒興趣持續追縱、深入探究,因而從中創造出不少商機,方便經濟不斷起飛。相對於其他國家地區嚴格定義蜜源只能來自於植物等之分泌物,蜂蜜成品不得…

不能說的秘「蜜」

我曾多次提過,好的天然甘味食品都可取用,像是蜂蜜。但蜂蜜是否的確由花蜜取得,又或者是靠餵食糖液而來,就不是消費者能輕易分辨的。嚴格來說,蜂蜜屬加工食品,卻完全天然,因為加工是透過蜜蜂完成,理所當然是天然的加工食品。購買蜂蜜時,店家都會大膽宣稱成分符合國家標準,但其蜜源是否完全來自花蜜?這就是不能說…

吃足肉,喝好茶

身體藉由肉食來造血養陰,產生氣血入陰收藏的助力,這是古經方中醫極為看重的飲食養生的一環。透過其他藥方或者飲食、方劑以外的辦法,當然多少也能有促進之利,但現代飲食環境的肉食取得方便、廉價又有鉅效,實不必捨近求遠,糾結意氣之爭而以小害大。但現代人拒吃主食、肉類是一大問題,吃不得法又是另一個問題。調理中…

加工食品與素食隱憂

素食對於健康的負擔,我們幾乎已從古經方中醫的論證中獲得肯定。仲景以羊肉或雞蛋黃、豬皮、驢皮等入藥組方,對於葷食有助人體健康的獨特性,不言自喻。除此之外,現代醫學的研究,以及許多在多年素食後又重新開始葷食的人們,也都得出不謀而合的結論。就算是只以魚肉為肉類攝取主要來源,日本古代數百年不能解決的腳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