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氣溫多變防風寒

臺灣近月來流感與新冠的病例數大幅上升,且持續看升,〇三年最後一週的類流感門診數已創近四年新高,機場也已經啟動新冠快篩機制。目前臺灣地區防疫仍只著重施打疫苗,天天都有傳媒報導施打呼籲。目前新冠 XBB 株疫苗在臺灣接種尚不及八十七萬人次,亦即最多僅約佔臺灣人口百分之零點四,但根據最近新冠確診病例統計,仍…

冬季低溫正啟動

今年冬至氣溫雖然較偏低,但以全臺當天現狀觀之,大多無明顯降雨,也難以晴雨二分,再加上當日逢農曆初十,已入月中,我們合參各地方俗諺,便有「冬在中,冷死蔥」、「冬至陰天,来年春旱」等語。若合併我之前文章中提及「大雪不寒,明年要旱」、「大雪晴天,立春雪多」等語對照,脈絡更加一致與明確。接下來除了降溫的步…

沉穩養陰勿躁動

近日臺灣氣溫稍有下降,但全臺已經傳出多起心臟驟停死亡事故,甚至還有長跑比賽中也發生賽中猝死,到院前已心肺停止的個案。氣溫雖然尚不到極寒,也不到驟降,但在本週即將登場的冬至,代表人體與大地的陽氣已沉潛至最低點,萬物皆以藏納休養為宜,特別是過去曾有嗜玩極端飲食、重訓健身、端極減重的經驗者,全身內外高度…

脾胃出陽開心肺

我常說,脾是生氣的源頭。依《內經》表述,肝在志為怒,人們也都認為大怒、過怒傷肝,但我們一般在口語上還是會說人動怒為「發脾氣」,所以我們可以得知:雖然肝能生怒,實則劫去脾胃津液,脾胃失去津、血,不得大質量分散能量,脾氣無由附麗,所以向外散逸流失,是為「發脾氣」。脾胃原本是取飲食中精華轉化為津液,升騰…

飲食入胃,即是入心

有些朋友問到,本人與身邊親友近來皆有明顯心臟不適或胸悶、發喘等問題。若以五運六氣來看,《桂本》於條文中的確提到,值少陰在泉時易有「心痛發熱,膈中眾痹皆作」等語。心與古稱心包的心臟,雖有相關,但完全不同,只是心臟確實位於橫膈膜以上,所謂「眾痺」之中當然也涵括心臟如動悸等不適感。根據主訴,發現朋友自己…

大雪不凍,驚蟄不開

今日七日適節氣大雪,以臺灣來看,各地晴朗,北臺灣氣溫日間甚至可達攝氏二十六、七度,夜間溫差也不到十度,怎麼說都不到寒冷的程度。俗諺則有「大雪不凍,驚蟄不開」一說,認為:大雪若氣溫不低,來年驚蟄的氣溫恐怕不高,動植物的活力仍低,沒有明顯生機。其他尚有「大雪不寒,明年要旱」、「大雪晴天,立春雪多」,等…

陽氣高低關乎健康

據氣象統計顯示,今年六月以來的氣溫持續偏高,直至目前十二月初皆然,就算是入冬後的冷氣團,也沒有較往常更強烈的高低溫差,但今年中以來,各種與上呼吸道有關的疾病疫情卻持續升溫,除了近期較熱門的霉漿菌感染,包含新冠在內的各式感染都有大量個案發生,甚至一反過去的流行季節特徵,百病齊發,而且此情況並非臺灣獨…

天氣上升,地氣下降

所謂二十四節氣,各有十二節、十二中氣。而每一節、一中氣,每五日一候,各有三候,表述出太陽與地球的相對關係的一個完整周期。「天氣上升,地氣下降」,正是小雪的第二候。經過一候,大氣中沒有懸浮水滴,天上已不復見明顯大量降雨,大地業已凍結,地表亦無水氣升騰,只剩積雪與伏流水。天地與人體相同,都需陰陽交會,…

小雪不見雪,來年長工歇

節氣逢小雪,應是萬物明顯內斂收藏的時節,俗諺也多有「封地」之說,表示地表明顯凍結,農田無法耕作,只能等到來春復耕。節氣皆有所謂三候,表述更細致的天地變化進展。如小雪一候為「虹藏不見」,意指天上已不再出現虹。就現代物理與大氣科學來看,空氣中有足夠的水氣,能折射、散射日光,所以出現虹彩。但小雪開始,偏…

非典型小陽春

我在十月二十六日當日文章中即已提及:「少陰在泉,多數時候氣溫不見降低,但並非沒有冷氣團,反倒若有寒流,則又強又急,沒有常模可言。」臺灣地區近幾日正遇冷氣團系統南下,日夜溫差突然放大,完全符合我的表述,而接下來幾日若依照短期預報,氣溫又將明顯回升,寒意急退。農曆十月本是古稱「小陽春」之際,氣溫偏暖,…

風氣相搏必成癮疹

今年下半年以來,臺灣各地頻傳腸病毒流行,除了兒童是好發族群,成人病例也不在少見。綜合臨床上的觀察,大約都有皮膚發生紅疹或小水泡的現象,而主要反應,大抵仍是以發炎為主。《桂本》提到「風氣相搏,必成癮疹」,就病理上來分析,體內血虛,引風入裡,而氣機衰微,不能勝風、制風,才形成「相搏」的狀態,因此出現瘢…

養足津液平客熱

我在最近一年中的文章多次提到,下半年少陰君火,上焦發炎、發熱的狀況較多,而近來讀見報導,所謂「黴漿菌」感染的狀況大幅增加,在臨床上觀察又可得知:黴漿菌感染與流感、一般感冒病症最大的不同,在於「極少見鼻塞、流鼻水、打噴嚏、肌肉酸痛」等現象,同時,我們對照《桂本》對於外感的條文描述,又可得知:鼻塞、鼻…

立冬晴,一冬晴

昨日立冬,正式進入冬季,也是養陰補益的當令季節。臺灣常言「補冬補嘴空」,多吃有益於生血、養血,且溫暖臟腑的飲食,如芝麻、堅果類,豬肉、羊肉,乾薑燉湯,吃足白米飯,用足油、鹽,多靜養,緩勞動,以助氣血回歸內裡。俗諺云「立冬晴,一冬晴」,觀昨日全臺天氣,大半是晴朗高溫的型態,與我們之前一直談到的今冬天…

養胃護陽勤做到

我們從過去一年以來不斷預報今年五運六氣趨勢,特別是在泉少陰,上焦發炎、發熱的傾向較多,除了上呼吸道感染,心肺的感染不適,久咳難癒,都是較常見的狀況,也的確,在包含臺灣、日本等地,今年以來開始便以不同的感染形態,諸如手足口病腸病毒、疱疹性咽峽炎、人類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掀起流行,甚至在過往不曾觀察到流…

提振臟腑之必要性

現代食藥,只能講求有效成分含量、加工衛生,但是因為缺乏物性指導,所以過去才有如毒奶粉、地溝油等憾事發生,甚至進一步,各種原本可以不必添加的化學物質,也都被諸如「提升品質」、「便於保存」、「強化營養」的說辭給正當、合理化了。這些不該吃下肚的東西,皆有依法行政、謝謝指教的光環,你我早已大量下肚。很多人…

良附難尋

附子在西方物質分析下顯得十分可怕,在古代西方傳說中,他是來自地獄的生物,在現代電影戲劇,很可笑的竟被寫成殺人毒藥。皆非也。在真正的傳統中華文化中,附子一直是中醫藥的重要角色,肩負調理內臟機能的關鍵。附子生用,能夠重振衰微的內臟功能;附子炮熟,能夠溫通內裡,引導氣血入臟收藏。但這麼重要的藥味,依我的…

霜降無雨,暖到立冬

霜降已過,立冬在即。俗諺所謂「霜降無雨,暖到立冬」,且觀今年全臺霜降當日多晴朗無雨,意表今年冬季極可能果如我自八月以來不斷重述的預測:少陰在泉,多數時候氣溫不見降低,但並非沒有冷氣團,反倒若有寒流,則又強又急,沒有常模可言。雖說初冬可能不易明顯感受降溫變化,但畢竟大氣與人體的陽氣已收,宜適度保暖,…

八味之外

丹、膏、丸、散,這些都是除了作湯外,常見的中藥方劑型,亦各有基本標準可以規範。其中,常見的丸劑,基本上多是以蜂蜜調和而成,但也因此,其中學問大有不同。古法只有一種,如《桂本》所言:「煉蜜和丸」,只用蜂蜜,此外別無其他摻入物質,所以被我與酒併稱為「腎氣丸八味藥材之外的另一味」,但酒或可用熱開水替代,…

炮製如料理,必須存其性

現代料理花招百出,更不說中華料理諸方菜系的手路各具特色,對食物的烹調過程各有巧思。但在提升料理的色、香、味以外,極罕見料理人能夠如伊尹作湯,遵循食材物性,藉調理而增進對食客的健康益處。藥材炮製也如食材烹調一般,雖然手法多樣,但終極目的,就是要將食材特性去蕪存菁極大化,亦即我所謂「存其性」。後世做熟…

古法難得

現代食材無論在生產或加工上,都經過長久的演變,甚至就如蛋雞、綿羊,也是人工育種之後的結果,當然基因改造等物絕不在我們的討論之列。我並非盲目崇古,蛋雞或綿羊等例即是自然育種下改善人類生活的重大演變,無損自然,亦可欣然接受。又如中藥材中,地黃生用,原本就是最佳用法。但後世不知何時出現一種「熟地」,反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