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新文

吃飽飯肉滋補強身

現代人多半勞心工作煩重,精神壓力大,常常食不知味,臥不得安。就算好不容易得了幾日休假,卻往往感覺睡眠的時間再長,也解不了長久來的倦怠感。有些現代研究指出,這是日常吃多了碳水化合物的緣故。但是以古經方中醫的…

吃好睡好脾氣好

對於一個人的情緒狀況,我們常用「脾氣」來指稱,而不是「肺氣」、「腎氣」或「心氣」,像是:脾氣溫和、脾氣暴躁。這是因為在古經方中醫的理解裡頭,脾主思,對於一個人當下的想念與行為,有極大的主要關聯性。雖然我們…

多吃好油養氣養身

油脂對於身體很重要,不單是古經方中醫如此建議,這在現代醫學之中也同樣被認可。除了身體許多重要的結構與功能需要油脂來維持,對於氣的運行來說,也同樣有賴油脂調和。就像仲景於《傷寒雜病論》中言明,對於腸道等內臟…

先養胃才談養腎

很多人不解養脾、養胃的意義,斷章取義古書典籍中「脾能傷腎」一句,就直言吃主食、吃甘味食物,通通都有造成腎功能敗壞的風險。其實仲景在《傷寒雜病論》中於該句之後,繼續又言及「腎氣微弱則水不行,水不行則心火氣盛…

大暑已至

自古傳下的農民曆,是結合太陽、太陰、干支的三合一曆法。以北斗七星柄指方向均分年度二十四節氣,相當於太陽運行黃道十二宮的節度,合以太陰記月、干支記日。不單對農民而言,可據此決定播種、採收、補獲等行事,對醫家…

謹慎學習中醫理論

有人認為,中醫是圓的,各種方式切入都是正確。其實不然。中醫基本核心,講陰陽、論五行,看似無端無終的循環,怎麼談都可以,但是,落實於你我真實人生之中,自身的體驗每每告訴我們:不是隨你怎麼吃都對。仲景以來一千…

天熱之時更要好好吃飯

一般坊間說法多認為:天涼之後才要進補,天熱之時都要「清涼」、「退火」之類的涼補。其實不然。人體氣血暢旺之時,不只能夠幫我們禦寒,同樣的,也讓我們不容易感到燥熱。特別是在盛夏之中,許多人容易因為汗多氣虛,胃…

喝水之外的選擇

天氣暑熱,出汗較多,為身體多補充水分,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單純的攝取水分固然重要,但是白開水本身對於身體來說,一次性的大量飲用,也容易造成身體代謝上的負擔。仲景《傷寒雜病論》中即有類似的論述:在身體患病時,…

吃冰徒增暑氣

節氣小暑之後,氣溫升高的腳步更是加劇,因此,也越來越多人會選擇大啖冷飲冰品來消暑。但是就中醫的觀點來看,人體調節體溫,主要還是依靠體表排汗來操作。也就是說,當人體感覺到體內溫度偏高的時候,適度的出汗是在幫…

上火不必慌

「上火」已經算是華語圈內普遍性的慣用語了,但是這個看似醫學術語的名詞,卻缺乏在醫學上很明確的理論闡述以及操作定義。人體內必然有火氣,因為火為五行之一,代表心系統的能量屬性,人體沒有火氣不能存活。但身體缺乏…

睡眠重質也重量

現代人的睡眠,往往是一個大問題。人們通常有許許多多的理由與不得已,造成晚睡、睡不飽。人體在睡眠部分的需求,可以說是一個沒有辦法使用其他任何方式來替代的環節。也只有在睡眠的時候,人體可以在最低的氣血消耗狀況…

勞思傷脾更勝空腹

很多說法認為:現代人普遍日常活動量偏低,所以應該要攝取更少的熱量才合理。但是我們認為:現代人可能勞力的活動減少,但是勞心、勞思的活動量卻大幅增加。人體的活動,無論是靜態或是動態,同樣都需要大量的食物來轉換…